请选择分类 分类

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上 智慧农业让农业更高效

2018-10-29 16:11:23 1128   管理员

                                                          

49.jpg


“卫星遥感”和“传统农业”,这两者有着怎样的联系?说到卫星遥感,大家多数会联想到遥不可及的浩瀚宇宙。而现在,通过河南省农业卫星遥感监测的服务平台,永城市的农业生产情况便可一目了然。今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在永城市实施的信息遥感监测项目,让“高大上”的卫星遥感技术更“接地气”,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卫星信息遥感监测项目落户永城

  4月中旬,记者从永城市农业局获悉,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粮食生产进行监测,在全省共设4个示范县(市),永城市作为院市合作项目实施点,是信息遥感监测项目的重点实施示范县(市)。当前,该项目前期基础信息搜集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并对小麦春季苗情进行了两次遥感监测,及时向我市反馈了监测结果。

  为把小麦监测的分级标准与我市实际结合起来,4月21日,省农科院项目专家组来永,到双桥、裴桥、王集、黄口、陈集、薛湖、芒山等乡镇,对小麦一、二、三类苗进行田间调查,并进行GPRS定位。

  “GPRS定位后,根据样方基点,能更准确地对永城小麦分级进行实时监测。只要轻点鼠标,全省各县(市)、各乡(镇)、各村落的种植面积、土地等级就可以在我们的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平台电脑屏幕上显示得一清二楚。”省农科院项目专家组成员刘婷说,“这样一来,可以更加方便我们制订管理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管理,实现节本增效。”

  如何实现用卫星大数据“耕耘”农业?

  据了解,卫星遥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监测(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作物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等)、资源监测(调查耕地、草地、渔业)、灾害监测(旱灾、涝灾、火灾、雪灾)等。

  那么,卫星是通过哪种原理监测农作物分布和生长状况的呢?据省农科院专家介绍,卫星就像是一个拥有探测器的发射物,不断向全省各地投射电磁波谱,大地在接收到这些电磁波谱后会根据地面的不同情况反射回去,通过计算和比对每个阶段的电磁波谱,计算当地的植被情况。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定时定点监测,具有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它的多光谱资料随时可查,不仅有数据,还能有影像,能够更准确地在生态环境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作物病虫害监测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

  影像数据的积累与农业知识的碰撞,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无限可能。哪块地发生了旱情?哪片农作物出现了病虫害?哪块地需要施肥?作物生长状况如何?今年是丰收还是减产?以上问题都可以从监测报告中找到答案。那么,农业专家是怎样从监测报告中得出答案的呢?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计算一片土地上的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不同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信息,利用信息提取的方法提取出来。如果你想知道苗情长势,可以用遥感图像获取作物的NDVI曲线反演计算作物的LAI,进行作物长势监测。”对于记者的疑问,市农业局高级农技师吕爱淑一 一进行了解答,“如果你要知道哪块地发生了病虫害,可以观察植物特征吸收曲线特别是红色区和红外区的光谱特性,从中提取病虫害信息。还可以周期性提取病虫害作物面积、空间分布等。”让农业更“智慧”农民更受益在传统的种植过程中,农民是通过步行穿过田地来检查作物状况的。这样既辛苦又费时,而且很难检查到每株作物的情况,很容易漏掉发生问题的区域。而遥感监测,则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程度、估产和秸秆焚烧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监测。

  吕爱淑告诉记者:“自3月份开始,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每月会为我们发送一次监测图片和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中的数据非常重要、直观,统计的情况也比人工统计的精准许多。这为我们准确掌握全市各乡镇苗情动态,正确指导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然,卫星遥感监测在帮助农业科学化决策、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最大的受益者将会是农民。”吕爱淑说,虽然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在我市农业方面的应用仅在数据统计层面,但市农业部门会根据每月收到的监测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将繁杂的数据转化为“接地气”的农作物管理方法。告诉农民如何调整种植结构,怎样合理种植才会更挣钱,及时为他们提供田间管理信息。对于卫星遥感技术助力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市农技专家们十分看好,并表示,日后,用卫星大数据“耕耘”农业并不是没有可能。相信在高新科技的助力、专家的用心指导以及农民的精心耕耘下,永城的“智慧农业”定能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