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 14:26:34 1218 管理员
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担忧。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新的契机。
西华县农民张国恩种植了2000多亩红薯,今年10月底收红薯时,雇来的村民大多是50多岁的妇女。张国恩对记者说:“现在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再过几年农村这些留守人口年纪越来越大,劳动力会越来越难找。”类似的忧虑,在农村常有所闻。
11月27日,在商水县举行的“互联网+农业”培训班上,省农科院经济和信息研究所主任郑国清表示,互联网正在为破解上述困局带来新机遇:“和互联网充分结合后,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环节都会受到深远影响,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商水县副县长薛华政介绍说,商水现在正在打造“智慧农业”,搭建了多个平台,如服务土地流转的土地银行网平台、解决销售难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将为全县农业构建全产业链提供支持。
物联网技术平台的运用,正让商水农业实现由土到洋的华丽嬗变。省农科院经济和信息研究所在商水建设了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在农田里设置各种感知终端,可实时监测温度、墒情等情况。商水县种粮大户杜卫远反映说,现在想了解墒情,不用再下地挖土了,坐在家里看看手机就行。同时,田里有了病害,还能通过田里的摄像头远程请教专家。
郑国清说,由于互联网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今后种地将不再是脏累差的工作,而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舒服,收益也会不断提高,体面高端的“新农人”职业一定会受到追捧。
培训班上,来自商水、西华、永城等地的农技人员、农民都感受到了互联网大潮的魅力。商水县谭庄镇农民李荣花已开始琢磨种植结构调整和电子商务的事:“俺家电脑以前主要用于跳广场舞,今后要把它变成农业新产品的销售员。”
上一篇:发展农业智能装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下一篇:用物联网还原“传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