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8 14:20:02 1402 管理员
打开手机,轻点几下,数公里外的蔬菜大棚近在眼前,哪种蔬菜该灌溉了、哪种蔬菜该施肥一目了然……近日举行的全市“互联网+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武汉智慧农业的发展远景。
市农委负责人介绍,“互联网+农业”正在农业领域和广大农村催生一场新的革命。未来2-3年,我市推进“互联网+农业”,加速培育新型农民,武汉农业生产将摆脱延续几千年“看天吃饭”的老传统,进入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的现代都市农业新阶段。
武汉农企勇立潮头大胆“触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变革着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轻点手机,你就可以买到正宗的本地土特产;周末想放松一下,从景点选择、路线规划、餐饮、住宿等一条龙信息服务可以让你直接在线上实现下单服务,省去排队等候的烦恼。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贺立源指出,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近年来,智慧农业成为伴随物联网兴起的热点,是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同时,智慧农业也是农业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全国上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注,快速把农业行业的信息化引向整个农村的信息化,推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广大农村的面貌改变。
近年,我市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勇立潮头,大胆尝鲜“触网”,市场业绩不俗。2014年,周黑鸭年总销售额达8.9亿元,其中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占50%以上。良品铺子线上线下销售总额25亿元,其中电商销售4.5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良品铺子的线上销售额已达6个亿,门店销售额也达15个亿。
顶层设计力促“新农业革命”
今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用2-3年时间,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互联网+农业”示范城市。
“互联网+农业”,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未来2-3年,我市推进“互联网+农业”,加速培育新型农民,将以应用示范为主线,依托我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建成“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涉农电子商务显著壮大,农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我市将编制全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同时,组建“互联网+农业”专家团队,参与全市“互联网+农业”规划编制、标准研究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了保证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将着力突破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利用各类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创新机制突破发展瓶颈
为了缓解资金难题,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支持“互联网+农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物联网应用示范、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培育和平台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建设、“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对于市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区级财政也将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
同时,将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按照 “谁设计、谁建设、谁经营”的原则,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利用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等手段,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已成立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农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等12个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将利用政策支持、项目带动等手段,坚持重点突破,形成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带动全市“互联网+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