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 16:43:06 899 管理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应成为信息化建设重点行业和领域,主要源于农业是信息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当前,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智慧农业悄然兴起,智慧农业的内涵是什么,智慧农业落地还有哪些待解难题?就此问题,专访了安徽省合肥市政协委员徐珍玉。
智慧农业“智慧”在哪?
“智慧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傻瓜’农业。”在徐珍玉看来,这一概念其实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就是将动、植物的生命信息及气象、土壤的信息采集后,再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后给动植物开出水、肥、药的合理使用处方,以便后期对它们进行精准控制,达到农业的节约增效、提高产品质量。
在农业物联网领域深耕了六年多的徐珍玉,很看好智慧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他强调,智慧农业将彻底改变农耕时期靠天收、靠单个个体经验来决策和处理农业种植问题的种植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农业全过程。农业这个在以往看来根本不可能做到标准化的行业,也因为智慧农业而实现了标准化。此外,徐珍玉补充道,智慧农业还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甚至可以达到千亩农田无人值守的情况。徐珍玉表示,基于农业传感器搜集的数据,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分析,使得农业的种植管理达到了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传统农业对产品质量采取的是事后监控,而智慧农业在增效高产的同时,也可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规范。
落地还有一些障碍
智慧农业虽然“智慧”,但目前在我国大规模落地依然障碍重重,这里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首先需要观念落地。徐珍玉感叹,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家、农民,包括领导干部对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认识程度都有待提高,依然在沿用传统观念管理农业。而客观上看,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程度不够及农业科技的相对落后,都阻碍了智慧农业的落地。
徐珍玉举例说,就设备成本而言,农田规模越大成本越小,201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其中提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这个道理。当前,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而农业物联网技术水平及设备相对落后,也是智慧农业设备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当然,徐珍玉也认为,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应用范围的扩大,设备成本的价格也会逐步降下来,慢慢就可以惠及广大农民。
推广智慧农业也要创新方法
解决智慧农业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同时还要找到好的突破点。除规模经营外,创新工作方法对于智慧农业的推广也很重要。徐珍玉介绍说,其所在的安徽朗坤物联网公司最近在安徽和县的40万亩蔬菜基地上,尝试推出了金融租赁,即把物联网设备一次性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农民可以用8-10年时间分期缴纳设备费用。徐珍玉说,农民是资金风险承受能力最弱的群体,在看不到未来预期收益的前提下,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进行智慧农业的前期投入。朗坤则采用由企业跟农民共担风险、共享后期收益的金融租赁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推广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
当然,智慧农业的落地更需要农业的主体———农民的素质能够相匹配。徐珍玉介绍,在由朗坤主导运营的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里,最核心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农民进行知识和技术培训,并定期召开创业沙龙,就是希望尽快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智慧农业的新型农人。此外,朗坤还在探讨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将返乡大学生及进城务工的创业青年作为培养对象,在学校开设青年农场主班、青年农业创业班等,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